要進入投資的領域,我認為,看書真的很重要,這似乎比與人討論還要重要,也許這麼說有點偏激了,但我認為,若在投資上只會聽從其他人的意見,那很難會有什麼成果,唯有擁有自己的投資想法後,再與理念相似的人做交流才有用。EX:投資的人和投資的人交流、投機者則是和同樣身為投機者的人交流。否則不同理念的人交流下去很可能變成雞同鴨講。此外,藉由汲取對的投資大師的投資哲理才能真正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投資理念以及方法,而這種方法將會為你的資產提供幫助。

我在剛開始投入股票市場時是去PTT股票版的精華區搜尋推薦書籍,很幸運的,以前的股票版並不投機,故在巴菲特推薦的書籍上有相當多的討論,所以看完後我便開始從其推薦的三本書開始著手:智慧型股票投資人、非常潛力股以及證券分析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最近遇到一些困境,所以翻了一下老子讀本看看能否藉由古人的智慧化解我的心結。隨意翻閱老子就翻到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下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ired.tw/2013/10/29/amazon_scale_jamielin/index.html

每次 Amazon 公布財報,媒體就會開始討論這家公司「不賺錢」這個事實。接著大家會開始分析它今年賠多少,並與去年相比較。如果虧損擴大,就會有人說 Amazon 獲利遙遙無期。如果損失減少,他們就會說 Amazon 看來快要轉虧為盈。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年波克夏的淨值成長率小輸S&P500 1.6個百分點,巴菲特並不擔心,因為波克夏總是在大盤經歷危機時才會擊敗它(如2011歐債危機),但是有一點,那就是以五年為一期計算當中,如果波克夏在2013年一樣表現跟大盤沒什麼差的話,波克夏的五年一期績效將會第一次輸給S&P500指數。

波克夏雖然集中於尋找併購的機會,但若是買進好公司的部份股權和並購買進一般公司比較的話,巴菲特是偏好前者的,這也是波克夏比其他公司有利的地方。巴菲特和蒙格持續地看好美國經濟的未來,當然,未來是不確定的,雖然每個人都在專注於不確定的事情。但可以確定的是,美國經濟未來一定會變好。所以巴菲特認為因為分析師或預言家的話就進進出出股市是種不智的決策。退出股市所隱含的風險比股市本身的風險還要高的多了。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波克夏規模越趨龐大,巴菲特漸漸將搜尋潛在收購對象的公司由像是喜斯糖果貨Business Wires這類不需要資本投入且擁有調整價格能力的公司轉移到像是中美能源或BNSF這類沒有議價能力但是需要大量資本支出的公用事業類公司,原因為這些公司可以消耗掉波克夏大量的資金並且帶來不錯的回報。

這一年波克夏的持股有了些許的轉變,四大持股分別為美國運通、可口可樂、IBM和富國銀行,巴菲特重申,他將這些股份視為持有一家優秀公司的部分股權,此外,這些持有的股份在財報上被以市場價計入淨值當中,其分配的盈餘才能夠記入波克夏的收資收入,其餘未分配的盈餘縱使對波克夏來說更加的重要,因為隨著這些企業將保留盈餘拿去投資,對波克夏未來的獲益將會更多,但在財報上,波克夏卻沒辦法認列保留盈餘的分配。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菲特首先提到了有關於BNSF的護城河,相較於其競爭對手貨車業,BNSF在燃料的消耗效率上是貨車業的三倍,巴菲特相信整個國家包括經濟、碳排放量都會因為BNSF的火車業務而改善。此外巴菲特提到併購BNSF的最大原因為其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是一資本密集的產業,與Mid-American是屬於相似的公用事業,巴菲特相近BNSF之後的投資會消耗掉波克夏產生的大量現金,並且為波克夏帶來不錯的回報。

巴菲特說他的一生經歷過許多大事情,每次發生大事,政客們和一些唯恐天下不亂者都會出來嚇唬群眾,然而美國經歷過許許多多的事件,像是911、Civil War等等,現在美國的生活水平卻比巴菲特剛出生時好6倍,這充分說明了整個經濟長期是會往上走的,巴菲特也是個長期看多的投資家。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年巴菲特收購的伯靈頓北方聖塔菲鐵路(BNSF),並且還為此發行了很高額的波克夏股票,主因為BNSF堅持要波克夏以部份股權部分現金的方式購買。就這樣,今年波克夏的股東因為併購BNSF而增加了6.5萬名,所以巴菲特趁此機會重申他對於公司的理念。

首先是"我們如何衡量自己",就如標題所說的,巴菲特認為波克夏應該要有一項比較的指標以判別公司每年的表現是好是壞,而這項標竿就是S&P500的指數,波克夏每年年報的第一頁就是S&P500指數與波克夏淨值的比較。然而為何選擇淨值作為比較標準而不選擇波克夏的股價? 巴菲特認為股價在一段時間的價格會被扭曲,而造成最後的評價失真,所以他們以淨值來代替波克夏的績效,雖然使用淨值仍會有一些缺點存在,譬如說,波克夏的內在價值總是高於其淨值,但是總體來說,波克夏每年的那在價值成長幅度會約略等於其淨值的成長幅度。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年美國經歷了次貸風暴衍生的金融海嘯,巴菲特在年報一開始便表達了他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樂觀,首先提到了兩次世界大戰、以及1980的通貨膨脹,美國從來不缺少挑戰,但其依然安然度過。道瓊指數在20世紀從66點上升到11497點,美國的這套經濟體系依然能夠在長時間運作良好。

無論在好或者壞的年景,波克夏都只專注在四件事情上: 1. 維持波克夏優質的財務狀況,也就是大量的流動資產、適量的短期債務和來源廣泛的收入以及現金。 2. 持續拓寬旗下企業的護城河。 3. 持續搜尋買入新的企業或者拓展原來的企業以增進收益來源。 4. 持續找尋以及培養讓波克夏如今之所以如此繁榮的重要原因- 傑出的經理人。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菲特重申他所尋找公司的條件,有三,(1)業務是他們能夠理解的。(2)有持續發展的潛質。(3)有可信賴有能力的管理層。(4)一個誘人的價格。在評斷公司時,最重要的是看公司是否能夠持續拓寬其護城河,護城河的意思是,公司擁有能夠持續讓競爭對手頭大的特點,以GEICO和COSTCO(好市多)為例子,這兩家公司就是擁有相較競爭對手低廉的成本,讓競爭對手無法逾越,此外像是可口可樂、吉列、美國運通則是擁有曉諭世界的強大品牌。

而在對持續性的判斷部分,不能否認的是科技業對社會的貢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創造性破壞持續在增進我們的生活品質,但它卻排除了投資的確定性,一道需要不斷開挖的護城河是無法保護城池的。另外巴菲特也提到某些公司僅依靠偉大的管理者才成功(波克夏大概就是這類公司吧),但巴菲特會排除這種公司,畢竟靠一個人的力量撐起的公司無法持久擁有。有才能的經理人一定是公司的重要資產,波克夏就擁有很多,但巴菲特追尋的是有強大護城河並由有才能的領導人領導,而非一家完全由天才領導人撐起的公司。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保險業的部份,2006年風平浪靜,故波克夏乃至整個保險產業獲利都頗豐富,然而,有鑒於2004、2005年的颶風災情,巴菲特認為整個產險業可能在之後會因為氣候變遷等的無法評估的因素而暴露在巨大的風險中,然而,波克夏的承保原則是,只要在承保特定的風險,並收取合理的理賠金之下,波克夏願意承擔鉅額的理賠保險,但是若在保費上無法反映可能的損失風險,就算理賠金額不大,波克夏也不願承保。在2006因為災難的減少,保費只要開始降低到不合理的水準,波克夏便有減少承保的準備。也就是波克夏在保險事業上的經營與金融市場一樣:在別人恐懼時貪婪,而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再次提到會計議題時,巴菲特講到,企業財報作的複雜難懂時通常都有鬼,看看安隆的例子便知,其一堆註腳的情況下,巴菲特在事情發生之前根本搞不懂安隆的實際財務情形。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