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紀錄一下美股投資部位,其實開美股帳戶主要的目的是藉由美股投資全世界,所以在資產分配上主要分布在各國的ETF,並且我的規劃是要長期持有,也許是5年、10年以上。簡單紀錄一下個人的資產配置

股票名稱       持股預計比例          持股比例       報酬率
BRK.B 波克夏B股 16% 17.70% 11.36%
VTV     先鋒美國價值型股票ETF 12% 12.30% 4.52%
VUG     先鋒美國成長型股票ETF 12% 12.00% 4.28%
VO       先鋒中型股票ETF 12% 5.90% 5.36%
VNQ    先鋒美國REITS ETF 2.60% 2.80% 5.32%
VGK    先鋒歐洲股票ETF 17.50% 16.20% -1.19%
VWO   先鋒新興市場ETF 16% 8.30% -4.52%
EWJ     ishares日本股票ETF 3.60% 1.20% 8.27%
EWA   ishares澳洲股票ETF 4.60% 2.70% -0.74%
EWC   ishares加拿大股票ETF 3.60% 0%                 -
現金 0.00% 21.10% 0%
總報酬                           - 100%

3.10%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菲特將波克夏的總體業務分成四項,分別是保險業、公用事業、製造服務與零售業和投資業務,在從波克夏成立至2005年底的前半時期,波克夏的股票比重是比企業購併的公司還要高很多的,但這項比例逐漸在後半期開始趨近於相等,到最後波克夏旗下事業的淨值已經超越波克夏所持有的股票總值。並且很有趣的地方在於,1965-1995年波克夏所持有的股票年複合增長率大於30%,非常驚人,同時其波克夏的子公司增長總和才15%左右,然而,到了1995-2005這一時期,波克夏旗下子公司的年複合成長率是30%,但同期波克夏所持有的股票只有13%,這說明了波克夏的重心已經從大份額的公開市場投資漸漸傾向購併優質子公司的資產配置。

雖然一樣擊敗大盤,但從這裡就可以知道,要想得到波克夏的成長,並不是整天看巴菲特買什麼,而是要直接持有波克夏的股票,因為波克夏旗下最賺錢貢獻最大的子公司是沒有在公開市場販賣的。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波克夏持有市場股票的比率由1980年的114%降到2004年的50%,這意味著波克夏的內在價值走勢將會逐漸與S&P500指數脫鉤,並且在股票市場呈現多頭時,波克夏容易落後大盤,而在股票市場呈現空頭時,波克夏則容易超越大盤,主因便是波克夏有一半的資金在其旗下事業的經營。

第二段巴菲特提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股票市場由1960~2004之間的表現平均為每年上漲11.2%,但是如果要看單年的股市報酬的話僅僅只有2004年達到近似平均值的報酬,其他的年份不是遠低於平均值就是遠高於平均值,由此可以證實股票市場是個波動非常大的投資領域,唯有忍受的了劇烈波動的投資人才能享受到相較於固定收益商品較高的回報率。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鴻海的股東會是人數最多的一次,會議剛開始照慣例由阿土伯上來講話,要郭董加發現金股利,結果郭董就跟律師討論後答應。第一次參加鴻海的董事會,我對於參予的人數有點意外,幾乎達到滿場的狀態,而且媒體還排成一排,在拍照。實際上就像是大明星的演唱會一樣。當然這絕對不是一個好兆頭,很愛出風頭的公司通常下場都不太好,只是後來我大概知道人之所以那麼多的部分原因了,因為郭台銘從來不開法說會,一年四季只有在股東會上他才會對公司營運侃侃而談,可以想見這時想來探聽鴻海資訊的人也就變多了,整個會開下來我很肯定其真的釋出很多我認為是有價值的資訊。

首先聽完鴻海的較大股東(阿土伯和劉姓某公司董事長)發言後,因為郭台銘在台上也頻頻點名其二人,我想部分原因是因為那兩個人常常在媒體推薦鴻海,並且很踴躍的發言,所以郭台銘也就對其二人較為禮遇。之後投影幕放出了一位外資對鴻海的賣出評等報告,郭台銘有點不開心的說,那位外資研究員連鴻海公司都沒來看過,居然就這樣寫一堆看似有道理的報告,他認為外資因為鴻海的流動性高,就把鴻海當提款機,郭台銘並說他希望鴻海的股票是台灣的長期投資小股東而不是那些外資,其實聽完這一番話之後,我是還蠻欣賞郭台銘對於公司股東的態度,首先他不開法說會是為了讓公司的資訊透明而沒有先後之分,這算是開出了台灣公司的特例,但是我認為理論上為了兼顧公平,很多公司提前開法說會這種行為的確等於不重視小股東的權益,郭台銘這部份的決定以及其不討好外資的行為的確讓我佩服。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參加完振樺電股東會之後,很開心能認識到忠孝大,也初步學習到在股東會發問前所需做足的功課,首先當然就是一台錄音機了!今年我參加的三場股東會皆沒有錄音,此外在開會前我也沒有確實研讀年報內容,所以發問問題的品質便稍弱了些。有了這次的經驗,明年的股東會前我一定會準備好錄音機並做過功課後才去發問。簡單述說一下在股東會上聽到的心得

第一場股東會議-中橡股東會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年最有趣的部份就在於波克夏的併購案了! 這年波克夏併購了Clayton Homes,原因就在於前一年田納西州的大學教授帶著他們40名學生參觀波克夏,並致贈公司創辦人Jim Clayton的自傳,巴菲特很早便知道Clayton Homes公司為組合房屋業界的領導者,在看完自傳後更加深了此印象,隨後巴菲特變打電話與創辦人的兒子談話,之後便促成這次的併購。隨後巴菲特還致贈那位教授1股A股,而其他40名學生則各得1股B股。

在組合房屋業有個特性,就是產業內的公司偏好將賣出去房子所獲得的應收帳款證券化,也就是類似REITS的方式將應收帳款轉換為現金,以支付公司營運需求,如此下來公司也不必高度舉債讓資產負債表變難看。然而巴菲特在這裡指出,雖然他經營波克夏時,對於債務是避之唯恐不及,但仍然有幾種例外的狀況下他認為以舉債來因應資金的需求是合理的,其中一種情況就是收取應收帳款的部份,若應收帳款的品質夠好且利息不錯,巴菲特認為可以將其拿去銀行抵押負債以支應公司營運,而應收帳所擁有的利息和負債間的利息差對於公司來說便能夠應付舉債的利息成本。故波克夏接手Clayton Home之後便將其應收帳款全部以波克夏母公司借錢給其舉債的方式因應。當然波克夏借給Clayton Home的利息比波克夏向銀行借的利息高1%,此原因則是要讓公司不會因為有個富爸爸而鬆懈。而另一種巴菲特認為舉債支應合理的地方在這一年年報也有提到,那就是在3A評等的優質債券出現有利可圖的機會時,由於這些債券牽涉到的信用風險極低,且多為流動性極高的債券,故巴菲特偏好以槓桿的方式買入這些債券。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此節錄

The S&P 500 numbers are pre-tax where as the Berkshire numbers are after-tax.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的下半部潘建成開始提到他對於創業的看法,首先他講到創業夥伴,也就是合夥人,他認為合夥人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一起合作的合夥人必定要正值不重利,他認為他很幸運,因為群聯電子的5位創辦人都是正直可靠的人,此外剛好五個人所負責的領域都很平衡,其中歐陽志光和楊俊勇負責研發,而因為潘建成口才較好,關於研發以外的事就交由他管理,因此就這樣合作持續讓群聯成長。

潘建成也認為,創業成功必須要具備某些條件,首先當然是要慎選產業,群聯當年便是選到正在成長的產業才有那個機會持續發展,再來就是要準備好才能創業,他鼓勵想創業的人先在公司打拼個幾年,真正有創業構想之後才出來創業,此外團隊內一定至少要有一個口才好的人,口才好說穿了就是會講故事,這個人的存在很重要,因為他能夠為公司找到需要的金援和人才,再來就是所謂的人脈了,這在創業的時候尤其重要,群聯在很多次發生問題時都是靠人脈解決的,最後就是正確的心態,包括剛創業不要耍大牌,不要因為想賺大錢而創業,這類人創業都只是想炫耀想舒服睡覺而已,若是因為這種"很抱歉"的創業理由,要成功就很難。最後就是天助自助人,任何創業的人都要全力以赴,如此在機會來臨時才能夠把握。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年波克夏淨值成長10%,相較於還沉在網路泡沫陰霾而呈現負成長的S&P500指數,波克夏的績效又大幅度的超越了它。當然主要的貢獻便在於波克夏旗下的子公司,波克夏之所以能長期且穩定超越大盤的原因有很多,巴菲特的股票投資只是其中一項,另外兩項我認為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波克夏旗下眾多的優質企業的貢獻,它們對波克夏的貢獻是在公開市場買不到的。最後一項我想就是波克夏驚人的浮存金了,透過浮存金的槓桿運作安全而廣大地增加了波克夏的投資績效。

在2002年前後,美國公司流行以會計手法扭曲實際盈餘,使用的方法便是把一些費用丟到非常態的費用項目下,讓公司的帳面盈餘能夠上升,這在巴菲特眼裡實際上是一種欺騙。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年美國發生了911恐怖攻擊,讓巴菲特旗下公司通用再保大賠,連帶讓波克夏淨值在當年度呈現負成長。但縱使如此,波克夏的淨值下跌率依舊比S&P500指數的下跌率還低,也就是說巴菲特這一年又再次超越了大盤。但他把功勞歸功於旗下經理人,實際上的貢獻也的確是波克夏子公司的獲利彌補了波克夏在股票投資上的帳面下跌。

此外當年度波克夏的併購動作也再次證明巴菲特不管在公司或者是股票上面皆是維持一貫僅投資自己熟悉的企業,其中一個例子是,他們當年度併購的Fruit of Loom內衣品牌公司,其實早在巴菲特在葛拉漢的投資公司打工時便曾經投資接觸過。當初葛拉漢紐曼公司以1500萬買下Fruit of Loom的母公司P&R,而當時P&R擁有500萬現金和每年300萬的稅前盈餘,實在是一向極划算的投資。但是時至今日,Fruit of Loom在其經理人John Holland離職後每況愈下到要破產。波克夏便在這年度將其併購下來。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