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Peter Lynch 的第一本著作:Learn to Earning,大約完成在1995年,第一章的資本主義簡史非常有趣,大力推薦! 我是依個喜愛讀歷史的人,之前常常看到非凡和東森財經在週末播歷史事件的節目,其實他們應該參考這本書的第一章做個類似的節目,這樣應該會更符合他們的頻道取向。

而最近我看到了第二章節,Peter Lynch從分析將錢做什麼用好開始,分為:貸款買一台跑車把妹、定存、買房、買蒐藏品、買債券以及買股票。Lynch其實很推崇買房這件事(不是炒房),他提到,買房子時通常都會貸款,尤其是買第一棟房子,而房價保守估計每年漲3%左右,且基本上不會被通膨侵蝕,對比起來,存在定存、債券的錢都會被每年平均4%的通膨侵蝕,實際上就是所謂的負報酬,越存錢會越少,況且債券還會有漲跌起伏,其變數就更大了。相對起來,買房經由貸款這項動作,可以將投資報酬率拉高,以平均3%來算,貸款50%買房的話就會有6%的報酬,已經算是接近股市平均報酬了(其實略低),而在持續還貸款的狀況下,等於投入更多資金在房子,這樣至少將會貶值的金錢改成房地產。當然,Lynch實際上大概只建議一般大眾買進屬於自己的第一棟房子(因為還能夠享受到住的價值,如此便使得買房值回票價了),其他的閒錢他反而建議投資股市。而股市(全球)長期平均報酬便是9%左右,現在要拿到這個報酬遠比1990年代容易,透過外國券商買進VT就行。看完這一部分,我感覺到Peter Lynch的偉大,他早在1995年便出書推廣指數型基金,告訴大家投資共同基金的困難度,以及列出一張表格,明顯指出過去30年股票指數報酬高於黃金債券定存等等其他投資的事實。只要投資人有耐心買進指數(指對投資沒什麼研究的人),那他便能夠在晚年有足夠的金錢可以生活,也不會有什麼財務困難。 我記得巴菲特也是在差不多的時期經常在年報建議一般大重買入指數型基金並長期獲得大盤報酬(抱住)。 這兩位投資大師很明顯的知道由John Bogle發明的指數型基金對一般社會大眾生活改善的貢獻,而前提就是投資大眾了解指數型基金的優勢所在。

而想到了我的許多親戚,很多都為了錢而煩惱,最沒煩惱的是我的大姨丈,他因為很久以前在師大附近買了很多店面,而現在擁有最多資產,也只靠租金就衣食無缺,而其他的舊舊,很多以前都有賺到很多錢,但是可能因為表哥表弟現在開始工作了賺的錢不多,所以他們也開始煩惱,二姨丈以前做木工出師也賺很多錢,但是卻因為阿姨打麻將和他們兩夫妻買錯股票賠了一堆,還有我的大伯因為不想工作,以前靠賣盜版還有錢可賺,現在沒了就開始為錢煩惱。 我常在想,如果他們能在10年前開始買進台灣50,將他們的閒錢買入指數型基金,而不胡亂花費或奢侈掉,這樣該有多好呢? 我相信若每個人都知道指數型基金的好處,他們肯定有能力也願意將一些閒置資金投入。只是很可惜的,我向他們推薦的時候他們也聽聽而沒有做。如果他們現在開始做,以後的生活肯定也會好很多。依據綠角最近發的一篇FB文章,投資0050並抱緊8年左右可以有約130%的報酬率,這其實已經很多了,至少比把錢放銀行好多了! 也許之後我說服爸媽和自己放入指數型基金的錢的績效可以說服我的親戚們這件事情,但我認為還是不太容易,畢竟跟他們提到了很多的歷史數據佐證他們都不一定相信了。 也許以後有人能夠讓世界上更多人長期投資指數型基金,若有人辦到,那個人實際上也一定會改變全世界,就跟當初John Bogle發明Index Fund一樣,造福了更多的長期投資者,讓更多人的生活變的更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