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裡面,巴菲特列出了這三家公司的盈餘紀錄,這三家公司是典型巴菲特最喜愛的,公司盈餘持續增長之餘只需微量的資本支出。其盈餘是"unrestricted"。這三家公司在1970年代的盈餘共是800萬美金,到了1985年盈餘增長到7200萬美金。盈餘成長了8倍,而15年間只資本支出了4000萬美金。平均算下來這三家公司產生的盈餘中94%的現金可以給巴菲特使用尋找其他機會,只需再投入6%的盈餘就能夠有8倍的盈餘成長。 這三家公司有多優秀呢? 舉幾家在台灣擁有"unrestricted earnings"特性的公司來比一比就知道。下列公司在台灣都擁有很卓越的紀錄,長期為股東創造遠超過市場的報酬,如果加入通貨膨脹的因素,See's Candies, NFM和Buffalo News和台灣這幾家績優公司的初始盈餘水平應是在相近的水平,而同樣花了15年,下列公司盈餘成長平均2.5倍,保留盈餘平均35%,而巴菲特買入的這三家公司盈餘成長了8倍僅投入了賺取盈餘的6%。只能以非常卓越去形容了。難怪巴菲特說好在當初See's Candies持有人接受他的殺價,否則只因為多了幾百萬美金而沒買到See's Candies波克夏股東將損失慘重。

  中碳 永記 研華 巨大 中保 裕融 茂順
常利m(2000) 568 403 941 790 889 758 94
常利m(2015) 1848 994 4730 4023 1983 1556 486
配息率 90% 50% 60% 50% 70% 70% 70%
盈餘成長倍數           2.5x               1x            3.5x            3.5x            1.5x               1x               4x

 

另外的反例就是同年度被巴菲特關閉了的紡織廠了,巴菲特在這年跟股東提到紡織業的特性,過去幾年波克夏紡織公司在紡織業上屢屢尋求突破,在投入資本並且控制成本下,他們沒注意到的是,國外的紡織公司在美國本土的紡織公司都在作一樣的事情,他們努力在公司內部尋求改善突破,同樣的其他競爭對手也一樣,所以當所有人都因此而擁有較低的成本後,紡織產品的價格自然也就跌下來,大家持續在一個無底洞的紅海競爭。這部份就如快思慢想在"過度自信"的章節提到許多CEO有的毛病,他們過度注意如何改善內部的成本結構,卻忽略了競爭者也在做同樣的事情。結果當行業內的每家公司都因為投入資金而使成本降低後,整體行業產品的價格將因每家公司都能以更低成本製造商品造成殺價競爭,毛利依舊不會改善。1985年巴菲特終於體認到紡織業是個無底洞而決定關掉紡織廠,在早先的年度其便有此想法,只因對於公司內部員工的配合和認為紡織部門至少有持續產生現金的能力而持續經營。然到了1985年,除非持續投入資金,否則紡織部門最後肯定會被市場競爭掉,但若將波克夏高報酬的事業體產生的資金再繼續投入這個無底洞的行業內,也不是巴菲特所樂見的。所以最終巴菲特關閉了波克夏紡織廠,他提到,亞當斯密一定會反對前幾年他繼續經營紡織廠的決定,而馬克斯則會反對1985年他因為虧損而關閉紡織廠,但巴菲特認為中庸之道才是最讓他感到舒適的道路。巴菲特沒有多數公司經理人普遍有的過度自信和認知偏誤,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思考,這也是巴菲特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清算的結果出來後,相信每個人看到之後,就會明白企業的淨值並不等於內在價值這個道理了,波克夏當初買的總值1300萬的設備,每臺價值5000美金的紡織機,在清算時每臺只賣了26塊錢,且都還在堪用的情況下,賣的價格比處理費還低。可見公司在一個糟糕的產業內其淨值的實際價值相較帳面上會有大幅度的折價,這在波克價紡織廠的清算中可以明顯看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