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股東年報巴菲特讚許當時的SEC主席Arthur Levitt公然對抗華爾街,推行FASB法案讓所謂的公司選擇權算作公司的"開銷",這件在今天被看作理所當然的事情,在90年代許多公司矇著眼睛,把選擇權當作零成本,被當時的巴菲特當作一個笑話,他提到若發行選擇權對公司沒有任何實際費用的產生,那公司大可以用選擇權代替現金支付給其供應商和廣告商,讓盈餘最大化,這是很荒謬的事情。巴菲特曾經因為Amazon CEO Jeff Bezos在當時將公司發行員工選擇權改計為費用開風氣之先而決定購入其所發行之公司債表示支持其明智的決定。

Arthur Levitt,90年代到2000年之後SEC的主席,著作了一本書叫"Take on the street",亦是巴菲特2002年年報所推薦的書籍,裡頭的Introduction裡提到Levitt的自述職業生涯,其從當華爾街大型券商的主席,看盡營業員為了高額手續費和回扣建議其客戶進行不必要的交易,那時候的美國市場充滿Bogle所提到的Happy Conspiracy,這現象到現在都尚未消失。 公司為了讓券商和投資銀行的營業員推薦自家公司的股票,提前揭露獨厚機構投資人,只為了讓其研究員寫有利於公司的報告,衝高股價,這樣CEO便荷包滿滿。因其給自己一堆的"不算在費用"的選擇權。另外共同基金其最擅長在廣告上灌輸投資者其績效和友善,卻用一個相對隱性的方式從投資人口帶拿走一堆沒辦法幫其創造價值的費用

因為公司發給自家經理人的選擇權不算在費用,且大量用作incentive award,造成公司經理人因而只注重短期股價,而忽視了公司長期的價值成長的重要,這些公司和投資銀行和經紀商又遊說國會和政府,讓SEC要作出改革時遇到極大的困難,會計公司為了取得各大公司的顧問合約,在對其財報作審核時沒辦法維持中立,一味迎合管理層的要求,公司的董事無法對CEO的薪水作完善的監督和獨立的判斷。Arthur Levitt在對美國證券市場的陋習作糾正時,遇到了各種的阻礙和攻擊,其間想必其必須有無比的堅忍和勇氣去對抗那些質疑聲,Arthur Levitt明白要做好SEC主席這個職位,不能只是一直向前衝,他必須要建立自己的政治資產,許多從商界轉戰政界的人就是因為沒有在政界建立其影響力和支持而一事無成,Levitt明白這當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擔任SEC主席。其擁有的優勢在於其擔任過美國證券交易所主席職位,並且建立了公司管理層和國會與政府官員接觸的橋梁,當他接下SEC主席職務時,他很確信他有的不是只有熱情,還有擔任此職務所需的歷練和人脈。然而接下職務後,其依然面對了巨大的挑戰,推行FASB法案時,首先遇到Cisco CEO和創投的遊說,當他拒絕時反而受到威脅,其了解要持續往對的路走唯有靠媒體將此真實情況揭露,但要讓媒體對此事揭露,首先必須讓媒體知道這些事情對投資大眾權益的傷害。整體投資大眾依然缺乏所需要的方向和焦點,沒辦法集合起來端正這些不好的風氣。

安隆案的爆發便是所有這些陋習的聚集體,安隆用會計手法移除負債,隱藏有問題的資產,並虛造盈餘。然而安隆的會計師卻沒有對此狀況警告反而順著公司要求,投資研究員也因為可以讓公司得到安隆的股票上市銷售費用而順著推薦其股票,安隆的股價越高,其管理層所持有的選擇權價值越大,最終受傷的還是無知的投資人。這其間,安隆那群睡覺的董監事和審計委員會都嚴重失職。

這本書要告訴廣大的投資人去避免他們不知道的"陷阱",Arthur Levitt希望這本書能讓投資人知道他們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如果能夠知道更多相關的Happy Consipracy,散戶投資人更能聚集其持有的股權的力量,當一個更小心、勤奮、知道得更多、更成功的投資人。

這短短的介紹讓我想到最近的光洋科事件,所謂的獨立董事只有在公司確定做假帳後才辭職,其沒有任何一點監督的作用,會計師也是在事情爆發後才請辭,沒有人去追究這些人的失職,他們領薪水的目的就是要監督公司,但他們失職了,卻沒有人去追究他們的責任。似乎這些人的責任只有在事情爆發後"請辭"。除此之外,台灣有許多的散戶對"量能"和"大戶"有迷信,認為量越高越好,政府應該對大戶好才會有"量",這些都是愚蠢的想法,這些事情只會助長投機風,造成公司只注重短期股價而不是公司的價值。

我相信光是當個"stick to value instead of price"的投資人,並依據此原則做出投資決定,就能間接改善世界,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附加判斷力到自己的投資決定中,那些有問題的企業就會無所遁形並被迫改變其做法,這樣便能改善世界,這是為什麼Arthur Levitt要寫這本書的原因,也是Bogle寫"The Clash of the Cultures"所強調的一個點。如果有判斷力的投資人越多,這些投資人會變成正向改革的後盾。做個真正的投資人,不僅對自己有益,也對這個世界有益。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告訴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姊妹請他們賣掉管理費貴死人的共同基金,改買台灣50或美股VTI,這樣便會讓世界少一些被沒有實際績效的共同基金剝削的投資人,讓這些沒有附加價值的共同基金規模下降一點點,這也是間接改善了世界,要知道,如果全台灣人都接受被動指數投資比共同基金好這一點,會為這些沒價值的共同基金帶來多大的傷害? 這樣將會讓資源做更有效的配置,讓台灣變得更好。

對我來說,我的投資生涯取決於和大盤的比較,如果任一滾動的3年我的績效不如台股大盤,我會反省考慮是否要結束主動投資,改將所有資本投入到低成本的世界ETF,如果任一滾動5年的投資績效不如大盤,我會直接將資金轉投到低成本的世界ETF。這是判斷我的主動投資有沒有價值最重要的依據,若做一件事情有價值,那應該持續做下去創造這些價值,若做一件事不再有價值,那應該停止,並將錢放入低成本的世界ETF並找尋其他有價值有利於社會的事情去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