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讀這本Seeking Wisdom:From Darwin to Munger,坦白說讀這本書的過癮程度不亞於快思慢想,加以作者常常引用巴菲特和蒙格說的話或者年報寫的話,這對我這個巴菲特迷來說又多了更多資料可讀,閱讀起來非常的有收穫。通篇討論的是人類心理上天生會有的Misjudgement。蒙格說他一開始對於此類人類認知偏誤很排斥,直到他認知到這些人類心理面的偏差會帶給他和他所喜愛的人損失後,他才開始認識並身體力行去避免這些misjudgement。他並說你不用避免掉書中提到的所有Misjudgement。你只要做得比大部分的人好就可以很成功了。而今天看到其中一個段落忍不住想探討一下人類擁有的其中一個Misjudgement。其談到錯誤的代價。

Edward Wilson說: 不要去嘗試可能有毒的食物,如果某處最近有人被殺,遠離那裏無論數學機率告訴你在那裏被殺的機率有多低。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給你玩俄羅斯輪盤,六個孔裡面只有一個孔有子彈,只玩一次如果沒事你可以獲得6億元台幣,這樣你玩嗎? 以機率來說玩此俄羅斯輪盤的人有83%的機率得到6億元,而有17%的機率失去生命。假如一名為約翰的人被邀約此賭注,有以下幾種狀況,第一,他沒接受賭注而子彈打出來,他很慶幸他沒完所以還活著,第二他玩了然後子彈打出來,他死了。第三,他沒玩,而子彈沒打出來,那他沒贏得這6億元台幣,第四是他玩了,子彈沒打出來,他贏了6億台幣。 這裡要問的問題是,就算此俄羅斯輪盤在機率上對約翰有利(83%機率贏得6億元 17%機率死亡),他應該玩嗎? 那要看約翰怎麼看待他的生命的價值,對很多人來說,生命是無價的,所以玩此遊戲的期望值是 83% * 6億 - 17% * 負無限大 = 負無限大。任何把生命看待無價的人都不應該接受此賭注,無論贏的機會多大....

這裡也許有個例外,如有一人生在飢荒的地方,他知道如果他沒得到這6億,3個月後他和他的家人可能得到瘧疾死亡,那對他來說他是risk他的3個月的生命去做此賭注,這樣來看對此人來說此俄羅斯輪盤也許划算。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說,生命是無價的,無論報酬多高成功率多大沒人會去也不應該接受此賭注。

我們永遠也不應該冒著失去我們需要的東西去換我們不需要的東西。

這裡引述了巴菲特提到的LTCM在2000年代初宣告破產的事。LTCM裡面是一群高IQ且高學術專業的人,其中兩人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這些人甚至把他們自己的財產都投入在這家公司了。最後這家公司的倒閉讓巴菲特很好奇。他問: 為什麼這些人要冒著失去他們很重要的東西的風險,去取得對他們一點也不重要的東西?(多一點點的利頭) 對他們來說,多一點的獲利一點utility ( 詳見Bernoulli之utility theory)都沒有,但是失去一切對他們來說有非常非常大之utility。此外他們還要付出名譽流失的代價。他們做的那樣賭注的gain/loss ratio已到了荒謬的水平。通常一個非常聰明且很有錢的人會破產,都是因為他們開了槓桿.... 一個沒開槓桿的投資怎麼樣都不會有破產的結果。

蒙格在2004年股東大會分享了另一個例子,他說他認識一個人原本有200萬美金的資產及穩定的收入,很愜意的人生,他投資部分資產在股票並獲得不錯的報酬。然而2000年初,他不滿意於他手上的股票的報酬率,其想要進一步"增加他的報酬率"。所以他賣科技股的認售選擇權 (short put)。結果泡沫破裂後他現在在餐廳當服務生。 

一個有穩定資產的人只為了收取一點點的權利金而冒著會損失所有資產的風險,人類會做出這種事情真的讓人匪夷所思,但是人類就是會犯這種錯誤,我亦曾經犯過。寫這篇的目的就是要一再提醒自己think about low probability及 exposure。老調重彈之前的兩個例子,第一是華亞科的併購案,如果有人對此案開了兩倍的槓桿,只因為當初他認為這個案子看似沒有風險或極低風險,而取得年化報酬8-9%的數字,對這些人來說,8%的年化報酬相較他們的資產(如1億來說)也才50-100萬出頭(價差不到1%),開兩倍槓桿為100- 200萬獲利,為了這相對他們資產不到蠅頭的數字,冒著就算是極低失敗的風險,其exposure是他們的畢生積蓄。這對他們來說絕對不是划算的事情,如果僅是放入閒置資金,那可以說是一個合理的分配,壓身家甚至開槓桿的人則都迷思在機率的迷霧中了,他們沒有用utility此觀點去思考。

另外樂陞的例子,這案子很特別在於,不若華亞科的100%收購,其才收25%,但是有一戶一張的限制讓很多人有大肆開戶頭並重壓的機會,這個方便為很多人開了地獄之門。如果只是參與相較本身資產很少比例的人來說,也許可說合理,如果他的前提是收購案沒有失敗過而投入假如5%的資金,事件爆發後股價腰斬那對他的總資產來說大概少了2.5%,很痛,但還可以忍受。然若一人面對利差越來越大而見獵心喜而不斷開戶,甚至開槓桿或壓身家者,最後的結果將會非常的悽慘。

我想開槓桿的人多數必定是在當下被利益沖昏了頭,誤把low probability當作riskless,並且做出gain/loss比如此低的賭注,將其畢生積蓄暴露在巨大可能的虧損下,所以巴菲特說過他並不會羨慕那些買科技股賺大錢的人,他是個集中投資者,如果有人集中投資科技股並在泡沫賺了大錢,他會恭喜他們,但巴菲特絕不會去做這件事情,這對他來說就像是個俄羅斯輪盤賭注,他不會為了此少許utility冒著失去大部分資產的風險,就算結果是好的他也就是恭喜那些賺錢的人而全然沒有任何一分羨慕。其實巴菲特和蒙格說的例子恰恰就發生在最近的台灣股票市場,我們必須時時記住巴菲特和蒙格說的話,永遠要注意low probability及不要開槓桿,只要有風險,無論風險有多低的交易都不應該去壓身家甚至開槓桿。我們必須時時注意並謹記在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