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Billionaire Ken Fisher早年以統計歸納出低PSR公司長期都擁有高於市場的報酬,並且持續使用多年直到多數美股投資者都開始使用之後便失效了。這可以衍伸到Money Ball這個運動家隊的傳奇故事。魔球這個故事的起頭在於運動家隊經理人發現長打率和上壘率高的選手對於比賽的貢獻是很大的,而傳統的球隊觀念只在乎打擊率、打點和盜壘去評斷一為球員的身價。理論上打擊率、打點高的球員上壘率和長打率也會呈現正相關,但是存在著一些球員,其上壘率和長打率比平均球員水準高,而打擊率、打點等卻落在平均值或以下,這些球員的市場身價大幅降低,也就是有很多便宜可以撿,所以運動家用便宜的價格簽下許多擁有高於平均上壘率、長打率的選手,打造出魔球球隊,以低於聯盟平均薪資總額打造出打入季後賽的球隊。然而這代表以往評斷打者優劣的打擊率打點沒用嗎? 並不是,像是紐約洋基隊這類灑大錢的球隊,就是看這些來選人的,他們灑大錢的結果,一樣可以打造出季後賽常勝軍甚至冠軍,但代價就是要付出很高的價錢。相比起來運動家隊就像是價值投資者。而運動家隊投資的方式則是尋找一個市場上沒人在用但的確對比賽有影響力的數據。這點跟PSR和PE的關係很類似。多數市場基本面參與者習慣用PE評價股票好壞,故多數體質優良且成長性高的公司都會被給予很高的PE,這讓要買進好公司所付出的價格大幅上升。所以用PE選股基本上是沒有用的,這點在Ken Fisher的書上就有提到了,他對美國上市公司以過去一年的PE值對未來一年報酬率作散佈圖,結果顯示並沒有相關性。而為何PSR值曾經那麼有用呢? 這就是其跟Money ball相類似的點了,PSR值特低的公司,其擁有實在的營收,而公司市值明顯與營收的幅度有落差,在公司從谷底往上時,毛利率上升後,體現出來的就會是盈餘爆發性的成長。所以低PSR的股票多數在之後會有高於市場的報酬。因為多數公司是景氣循環股。 而為何PSR在大多數市場的投資者都在使用時會失效? 把例子轉回到魔球上,假設在魔球出版後,許多大聯盟球隊開始大肆尋找高上壘率長打率等被低估價值的球員,那這類被低估的球員價格自然會上升,那使用魔球策略的球隊自然就沒有便宜的球員可以撿了。但是市場仍然存在低PSR的公司,這又是怎麼回事? 同理,市場也仍會存在高上壘率高長打率但身價低於市場平均的球員,但這些球員肯定有些他之所以會低於市場平均價格的原因,可能是其他情緒因素或他單純只是沒人氣。如果是前者,那他的情緒不穩定會影響球隊就抵銷了他的高上壘率和長打率,如果是後者,那就又是一個價值投資的機會。但可以確定的是,在大家都在用上壘率長打率找便宜球員時,這個只看上壘率長打率的方法就失效了。如果用此方法要再找到物超所值的球員,勢必要再探討各個球員的質性因素才可能找到物超所值的球員。同理適用於PSR與PE。 而價值投資為什麼一直持續有用呢? 不論它是以什麼形式存在著,部份原因是市場上總是不乏投機者和技術分析者,所以不會到所有人都用價值投資,所以價值投資仍然有用。就跟魔球評斷法依然許多大聯盟球隊不相信,所以運動家直到最近依然能夠問鼎季後賽。但是回到投資評斷上,基本用本益比或殖利率這種簡單的方式去評斷股價的高或低的方式已經不再有用了,或將越來越不再有以前的影響力,因為大多數的人都在用相同方式評斷,從公司提高股息股價漲停便可得知。如果要讓這些比率仍舊有用,則就需要去分析公司的質性因素以及公司為何殖利率那麼高本益比那麼低的原因,探究出原因後判斷公司是否因為不會影響到內在價值的因素被低估來判斷買進與否,則才能夠正確的判斷公司是否物超所值。或者像是Ken Fisher,持續去找沒被市場廣泛運用但有效的統計評斷標準,如此若長期落實亦能夠打敗市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