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將波克夏的總體業務分成四項,分別是保險業、公用事業、製造服務與零售業和投資業務,在從波克夏成立至2005年底的前半時期,波克夏的股票比重是比企業購併的公司還要高很多的,但這項比例逐漸在後半期開始趨近於相等,到最後波克夏旗下事業的淨值已經超越波克夏所持有的股票總值。並且很有趣的地方在於,1965-1995年波克夏所持有的股票年複合增長率大於30%,非常驚人,同時其波克夏的子公司增長總和才15%左右,然而,到了1995-2005這一時期,波克夏旗下子公司的年複合成長率是30%,但同期波克夏所持有的股票只有13%,這說明了波克夏的重心已經從大份額的公開市場投資漸漸傾向購併優質子公司的資產配置。
雖然一樣擊敗大盤,但從這裡就可以知道,要想得到波克夏的成長,並不是整天看巴菲特買什麼,而是要直接持有波克夏的股票,因為波克夏旗下最賺錢貢獻最大的子公司是沒有在公開市場販賣的。
提到這一年購併的MedPro醫療保險業,巴菲特認為其將來會經營良好,原因是MedPro將會與波克夏旗下優良保險公司一樣,遵守承保的紀律,絕不承保注定虧損的保單,其次,MedPro在被波克夏購併之後,其擁有前所未有的財務後盾。最後就是此家公司的經理人Tim Kenesey是一位優秀的執行長。
談到購併Business Wire這家公司時,巴菲特提到當他收到執行長的信中提到:"我們嚴格控制成本、並且限制一切不必要的支出。我們公司沒有秘書,也沒有管理分層。但我們卻會大量投資以取得技術領先和推動業務發展。"
一家公司如果持續讓客戶更加愉悅、消除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以及改善產品和服務,其競爭力就會變強,這種現象稱作加寬護城河,並且在短期內是感受不到什麼效果的,只有在長期才能夠有所反應。若企業無法持續加寬它的護城河,僅僅重視短期的獲利,長此以往就會遇到像是2005年汽車業和航空業所面臨的問題。而波克夏旗下經理人專注於加寬企業的護城河,他們對企業充滿熱情,往往已經經營了非常長的時間,波克夏購入之後唯一的作用是讓他們繼續維持原來的方向,完全不加干預(就是從A到A+裡所描述的推動笨重的飛輪)。
巴菲特認為波克夏之後長期的盈餘報酬將只落在6%-8%之譜,不要期望其證券投資組合在當年的價位上會出現什麼奇蹟,而在提到吉列公司的部份,在2005年被寶鹼公司所併購,但在2001年其經理人Jim Kilts進入吉列前,吉列也因為違反刺謂原則(詳見從A到A+)而購併了Duracell電池公司,這舉動讓吉列股東支付了十億美元左右的代價,而這種代價卻在會計上完全無法看出來,吉列獲得的商業價值與其付出的購併成本並不相符,然而如此的狀況不管是當初的管理層或投資銀行家卻無法看出。
大多數美國高階主管的薪資與其績效並不相配,舉十年固定價格的股票選擇權來說好了,這是企業最愛發行給自家管理層的東西,假如一家從來不成長的公司的從來不做事的CEO接受了公司1%的十年期股票選擇權,公司每年只盈利10億美元,從來不做事的CEO將這些錢全部用來回購股票,這種事情白痴應該都會做,假如公司的本益比一直維持在10,這位無用的CEO將可獲得1.58億美金的報酬,可見得此種完全不調整價格的股票選擇權從股東口袋提走多少錢給了CEO。
巴菲特對於美國的長期國際貿易不平衡感到憂心,所以他在前幾年買入了許多以外匯貨幣計價的資產,然而這舉動卻讓波克夏2005年稅前利潤減少了9.55億美元,主要在於外匯的損失以及外國證券的長期跌價損失在GAAP的會計標準中都需要馬上計入損益表當中。然而巴菲特在買外國資產時他寧願選擇外匯計價的證券,因為如此將有機會因為持有的公司盈利的抵銷掉外匯的風險。否則若只單純買進貨幣,假若美國利率高於外國利率,就會產生一種負利差的損失,但是若買入的是國外公司的證券,則有可能因為證券本身的盈利而產生正利差。
過去投資美國道瓊指數的收益率大約在5.3%,然而之後若要獲得這樣的收益率,巴菲特認為幾乎不可能,因為股市的摩擦成本日益增高,首先,股市營業員慫恿投資人頻繁的買進賣出,因為營業員的荷包日益增大,投資人原本有的獲利也日益縮減,之後,基金經理人告訴投資人,他們獲利會減少的原因是他們專業知識不足,所以他們應該把錢交給基金經理人管理,然後經理人向他們收費,就這樣,投資人又被扒了一層皮。之後,投顧又和投資人講,他們投資收入日益減少的原因是不會選擇經理人,所以投顧又向他們收費,再告訴他們應該選擇哪種基金經理人操盤,就這樣,投資人應有的獲利倍股市的摩擦成本吃掉了大半,多數的錢都進到了沒貢獻的營業員、基金經理人、投顧的口袋裡。
波克夏會舉債的唯三理由巴菲特在這年重新複述了一次: 1.購買美國政府(或其代理)的債券時,雖然機會不多,但偶爾真的會出現令人流口水的機會,並且其安全性極高,所以巴菲特偏好舉債購買。2.在收購清楚了解其風險特性的應收帳款組合時(類似以前的房利美和租賃公司),像是之前收購破產的Finova,其擁有許多應收帳款,波克夏便是舉債收購,以及近期的Clayton Homes,波克夏舉債收購同業的應收帳。3.公用事業公司MidAmerican的舉債,由於MidAmerican是一公用事業公司,且其所擁有的公用事業種類非常多,縱使發生了意想不到的風險,MidAmerican仍舊能支付其舉債的利息。 除了以上三種因素以外,波克夏的策略便是僅負債最低最低的額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