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波克夏規模越趨龐大,巴菲特漸漸將搜尋潛在收購對象的公司由像是喜斯糖果貨Business Wires這類不需要資本投入且擁有調整價格能力的公司轉移到像是中美能源或BNSF這類沒有議價能力但是需要大量資本支出的公用事業類公司,原因為這些公司可以消耗掉波克夏大量的資金並且帶來不錯的回報。

這一年波克夏的持股有了些許的轉變,四大持股分別為美國運通、可口可樂、IBM和富國銀行,巴菲特重申,他將這些股份視為持有一家優秀公司的部分股權,此外,這些持有的股份在財報上被以市場價計入淨值當中,其分配的盈餘才能夠記入波克夏的收資收入,其餘未分配的盈餘縱使對波克夏來說更加的重要,因為隨著這些企業將保留盈餘拿去投資,對波克夏未來的獲益將會更多,但在財報上,波克夏卻沒辦法認列保留盈餘的分配。

房地產市場在2011年依舊不景氣,但巴菲特相信,隨著經濟的逐步緩慢復甦,房地產的供過於求現象一定會改變,到時後將會對失業率產生明顯的改善。

波克夏在2011年宣佈最高以淨值110%回購庫藏股,巴菲特在這年年報重述他收購庫藏股的理由,在兩種情況下,波克夏才會決定購買庫藏股,第一,公司擁有足夠的現金支應營業所需,此外,公司的價格比內在價值還低,此外,波克夏不會因為想支撐股價這種爛理由而買進庫藏股,以及只有在波克夏現金多於200億美金時- 這是波克夏為了維持充足流動性所需要具備的水平,才會考慮進行回購庫藏股的動作。

在討論庫藏股的部分,巴菲特最後舉了一個例子,現在波克夏的四大持股之一:IBM,也在執行買回庫藏股的動作,在未來三年,IBM的股價要怎麼走對波克夏才最有利? IBM往下走對波克夏最有利,因為只有在IBM股價下跌,公司才有機會以更實惠的價格買回更多的庫藏股,進一步的增加每位股東的權益,當然,波克夏對IBM的投資成果最主要取決於其未來的營利,但第二重要的因素便是IBM能從市場買回多少的庫藏股,這決定波克夏未來持有IBM的股權數量的多寡。

再來談到的浮存金,浮存金在波克夏的資產負債表上記的是負債,但它們卻比股東權益更有價值,因為波克夏的浮存金具有零成本且長期持續的優勢,所以巴菲特認為將波克夏的浮存金計為負債項目是有礙於估計波克夏的內在價值的,然而,其中抵銷這項負面的因素為,波克夏的保險公司擁有155億美元的商譽價值,對很多發生巨額虧損的保險公司,其商譽價值是0,而非其資產負債表記的數值,然而對於波克夏來說,近乎零成本的浮存金擁有很可觀的商譽價值,而浮存金的優勢是巴菲特認為波克夏的內在價值遠高於其帳面價的主要原因。

一家優秀的保險公司必須具備四項特質,1.理解所有保單所暴露的風險大致上有多少? 2.以保守的方法估計這些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 3.設定的保費必須在扣除賠償和營業成本後還是有賺錢 4.在保費過低時必須勇敢拒絕承保。 其中尤其是第四點,是大部分公司都沒有的特色,波克夏因為有這種標準,才能持續擁有低廉的浮存金可用。

古老的話說:"別人都在做所以我們必須做",這句話讓很多企業面臨危機,尤其對保險業來說,跟著其他人一起殺價競爭將會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

在談到會計的問題上,巴菲特提到,在2008年波克夏收購Marmom集團時以48億收購其64%的股份,時至今日,Marmom集團的獲利數字持續攀升,波克夏在2011年以15億進一步收購其16%的股份,增高的數字反應的Marmom集團內在價值的提升,然而會計準則GAAP卻要求波克夏減記收購價格6.14億,以當作買貴的損失提列,這種減記是毫無意義的行為,也因為這種會計的規則,拉大了波克夏內在價值和帳面價的差距。

談到IBM的投資,巴菲特說,就如1988年的可口可樂和2006年的鐵路業一樣,他已經看了IBM每年的年度報告50年了,到了2011年才出手大筆買進。

在波克夏投資經理的接班人當中,巴菲特提到Todd Combs和Ted Weschler,他們兩位都有極敏銳的商業頭腦,能夠讓他們看到一些產業的經濟前景,並且他們都受惠於一項理念,那就是他們分的清楚什麼是可以預測的,而什麼是無法預測的。

接下來巴菲特逐步討論了三類的投資項目,他首先開宗明義講到,投資的目的就是把現在的購買力給別人去交換未來更多的購買力(purchasing power),而第一項投資項目是貨幣類投資,像是貨幣市場基金、債券等等,這些投資偶爾會產生一些機會,像是偶爾的垃圾債暴跌的情況或者一些特別的債券或借款被錯誤定價,然而在現在低利率的環境下(2011),不但沒有這種情況的出現,投資這類標的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後果,風險非常的大。主要原因便是各國的貨幣常年都是趨於貶值的,偶而這類投資會帶來不錯的高利率回報以抵銷通貨膨脹的後果,例如1980年代,然而現在這種低利率的環境這類投資項目在未來會給投資人帶來災難。

第二類投資項目是不具有生產力的商品,像是最典型的黃金,巴菲特提到,將全世界的黃金蒐集起來,可以建成20.73立方公尺的立方體,以當初的價格(1750 / ounce)來算,市值為9.6萬億美金,可以拿來買進全美國的耕地和16家Exxon Mobile石油公司,但美國的耕地和Exxon Mobile每年可以產出農作物和派發幾億美金的股利,黃金卻只能拿來撫摸,不會有絲毫變化,這類的商品總是在某些時刻因為人類的瘋狂和恐懼而被炒高價格,但實際上看黃金的供需狀況就可以知道,黃金的實際用途只在於裝飾(金飾珠寶)和電腦工業使用,然而這類需求遠不及黃金的供應,長此以往巴菲特認為持有黃金是一項糟糕的投資。

在2008年後期,每個人都在講"現金為王"時,是最應該花掉現金的時刻,同樣的在1980年代,當每人都說"現金是垃圾"的時候,卻是固定收益投資項目(分配現金為主)最有吸引力的時刻,在這些時候,選擇跟風的人們將會付出非常龐大的代價。

當然巴菲特最喜愛的就是第三類的投資項目,也就是有產出的投資,像是企業、農場或是房地產,最好的投資項目是持續有產出購買力,並且不需要再投入大量資金,像是一些房地產、農地以及喜斯糖果、IBM、可口可樂就是。然而有些企業像是公用事業,他們並沒有定價的能力,在通貨膨脹的環境下被迫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才會有相等不錯的回報,但這類企業也比前兩項投資類別要好很多。

一隻母牛的產奶能力,對於牛的主人來講,其銷售牛奶所得將會以複利的方式逐步成長,因其持續將賣牛奶賺來的錢投入飼養有生產力的母牛,就像是道瓊指數從66點上升到11497點一樣,波克夏的目標便是增加持有更多的第一級優秀企業,最好是全部持有,有時沒辦法的話也會選擇持有部分股權、股票,巴菲特相信這類投資長期絕對會有相應最好的回報,並且也最為安全。(認為股票、房地產安全這項概念是一般人無法接受的,在巴菲特眼裡則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就是成功的企業家所看到一般人沒看到的面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arles 的頭像
    Charles

    Cogitator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