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歸納法發揚光大的培根,在著作新工具論裡面提到了十七世紀初期人們安於亞里斯多德以來對自然現象的解釋,甚至不去探究固執守在原先可能有許多錯誤的理論。培根說,自然之微妙,遠勝於言詞說理的微妙

以下節錄自繁榮的背後

裡面指出當時人類許多觀察工具的瑕疵,分為四大偶像: 

1. 種族偶像: 培根把種族定義為人類,種族偶像反映人類看待世界的方式,透過一種錯誤的鏡子,會扭曲我們對世界的領略,總歸一句,就是人性

2. 洞穴偶像: 個別男女有多種不同方式來理解物質方式,在此,培根引用柏拉圖的洞穴理論,洞穴及燃火之間有不少事物經過,人類只由他們投射在洞穴牆壁的陰影,去了解他們的本質,美國印地安人看到大陰影可能會以為是野牛,澳洲原住民則以為是袋鼠

3. 市場偶像: 在此指與人互動聯絡而形成的想法,舉例,女巫在17世紀麻州給人很大震撼,如今則少很多,簡言之就是:時尚

4. 劇場偶像: 這種偶像中最迷人的偶像,是"習焉不察系統"的產物,那些系統只是很多舞台劇,只代表他們自己創造的世界,還躲在不真實,優美的布景後頭。培根在當時可能想打的是亞里斯多德系統以及當時宗教單方面以其系統去解釋自然現象

培根還說,人類有個癖性,認為世上存在的規則、規律應該比自己找到的更多。

以上所提的四偶像和最後的癖性,儼然就是目前社會科學和投資學遭遇之重大阻礙,所以培根說,科學進展應由直接觀察赤裸裸的事實入手,再到較小的公理,進而到中等的公理,最後到主要,無所不包的公理。

培根所述的就是歸納法則,這在之後與演繹法成為西方科學進展兩個相反方向的推力,歸納法搭配機率和期望值的應用就被稱作Bayesian Updating,舉個例子,原始的人們對於每天的太陽下山這件事情感到恐懼,每當天色變暗就恐慌,但當其經歷了100次的太陽上下山,其就會將此現象歸做一循環,而知道黑夜和白日都只是暫時的,並且會循環。將此延伸,如過去住在台灣的人,第一次遇到颱風會很驚恐,但年復一年,其就會發現每年的夏秋才會有颱風,其就會在颱風季節來臨前準備,這就是歸納法有效的運用,過去人不知道氣象學背後原理,但卻可以用歸納法來趨吉避凶。

現在回到社會科學,如果要對社會科學以演繹法建立一理論法則,這是幾乎不可能的,如今社會科學最風行的認知心理學亦無法達到,因為認知心理學亦是由歸納而得,如果要以演繹的方式發展社會科學,首先我們要對人腦的結構、如何運作,如何發展以及意識從何而來做出解答,這到如今的發展都還很淺,幾十年前人們以為IQ測驗可以測出人的智商智慧,但Frames of Minds的作者打破這個迷思,告訴大家IQ只是其中一種智能,會跳舞、藝術家都有高智能,這分別需要腦部不同部位的運作,但IQ的迷思實在太大,現在台灣仍有人自豪說他IQ158 168,其實是挺可笑的,因為一個訓練有素具備考試技能的人,也可以答出高IQ的成績。

所以腦部的潛能至今尚未被研究透徹,要用演繹法去推敲出有效且可靠的社會科學理論幾近於不可能。索羅斯在解釋反射理論時說過一段話,他說,自然科學不會因為你觀測而改變,所以自然科學可以發展出很堅實不破的定理定律,但是社會科學則不然,因為有人參與其中,所以會有反射現象,使測量本身失準,且變因會互為因果,這在如今的社會科學稱作霍桑理論,亦即實驗對象在知道被觀察後會改變其行為影響測量結果,所以如今社會科學才會有所謂的field experiment的應用,要說field experiment的老祖宗大概是索羅斯吧,其在經營量子基金時就把股票市場當作他理論的實驗室,只是它寫出來的報告(金融煉金術)大部分的人都看不懂。實質上股票市場就是一人類行為的現場實驗室(field experiment),當條件具足時在股票市場做的實驗絕對比"模擬股票實驗"要可靠太多,因為"模擬股票實驗"對人類行為產生的影響會使結果與實情不符。

現在回到社會科學領域,看看經濟學教授提出過甚麼理論,凱因斯的理論在現在的經濟狀況下完全失效了,菲力普曲線也破功了,這在自然科學幾乎不會發生的事情,經濟學裏面天天發生,更不要說惡名昭彰的效率市場論以及一堆beta等字母的投資組合理論。所以在社會科學上唯一有意義的探究方式是用歸納法,或者是以歸納法為本的Bayesian Theorem。所以統計在社會科學以及投資學上就變得非常重要。

演繹法和歸納法的最大區別:

科學上的理論無論由演繹或者歸納而生,最終這項理論很明確的定義出了事物可能的因果關係,如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只要所有的因具足(如物體,地板,大於摩擦力的推力),就會依據牛頓定律的預測產生相應的果(物體緩慢移動)。人們可以由普遍法則推理到個別事件,此便是演繹法。但由歸納法歸納出的理論則不然,如上述原始人對於太陽上山下山的歸納產生的普遍經驗,以及對於颱風來臨時節的歸納,歸納法最大的罩門就在於,其並不明確理解其中的因果關係,因而無法形成ㄧ有效的理論,真正頂尖的歸納法如Bayesian Theorem,其可以藉由事物發生的頻率給予機率,並給出相應的期望值做為判斷依據,但在股票市場或者是社會科學上,最大的問題在於,或許我們能找出事物之其中幾項原因,但還有更多未知的原因不知道,這就形成了"不確定性"。

知識可分為四大類:

已知的知識 (Known Known) 如一家公司今年每月公告盈餘只要是成長雙位數,對股價是正向反應,如果有一人認識公司內部人,在公告前提前得知,在知道成長雙位數前買進,股價就可能會漲,但是不是一定會漲,因為公告出來雙位數成長只是正向因子而非絕對正向因子,因為還有下述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方面

已知的無知 (Known Unknown) 明天會不會崩盤? 如果崩盤了,發生金融海嘯了,營收成長20%股價可能照樣跌停,而會不會崩盤,會不會海嘯,他知道他目前不知道。

未知的知識 (Unknown Known) 

未知的無知(Unknown Unknown) 這家公司正在被檢調調查,老闆涉嫌內線交易,這人本認為公司判斷上已經萬無一失,他只需要承擔大盤的系統性風險而已,但公司地雷爆出後他卻只能感嘆當初居然沒想到這樣的可能,未知的無知(黑天鵝)常常對市場參與者傷害最大,尤其是那些自認為拿到內線,或對其歸納結果很有把握的"聰明人"。而每個人的未知的無知隨時都在變,2000年初時,"股市崩盤這件事"是多數投資人未知的無知,直到崩盤後,"崩盤"這件事變成大多數人已知的無知。

順道一提,黑天鵝的定義是沒人能預測的事情,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是黑天鵝,對某些少數具備洞見者卻不見得,舉個例子,Michael Burry2008年寫的信拍了一張黑天鵝,他說2008的海嘯每個專家都出來高呼這是黑天鵝沒人預測的到,大家把這個泡沫歸作未知的無知,但是事實上其是有跡可循的。當下瘋狂在跳舞者常常不知道午夜指針一到所有東西都會變成南瓜老鼠,他們還會在事後說每個人都不知道都是無辜的,實質上當下不知道的人就只是迷惘而已,對聰明人來說是已知的無知或者已知的知識之事(如Michael Burry之於2008金融海嘯),對笨蛋來說則是未知的無知或者說黑天鵝。

已知的無知叫做風險,未知的無知叫做不確定性,但是各個人們的內心當中,已知的無知和未知的無知兩領域都在一直的變化,在鬱金香泡沫最盛時,鬱金香崩盤的可能在那些瘋狂貪婪的人群中屬於未知的無知,他們壓根沒去想過崩盤的話會怎麼樣,他們腦袋裡面只有買入後賺快錢的思維。但對於當時的少數理性者,鬱金香崩盤幾乎已經成為已知的知識,但是何時崩盤則是已知的無知,因而曾經有個白目的記者問巴菲特說,他當時那麼看空比特幣為何不放空,比特幣崩盤對巴菲特來說是已知的知識,但是何時崩並且會瘋狂到何種程度才崩對巴菲特來說則是已知的無知,所以巴菲特當時回答說只要有人能提供他長期做空比特幣的賣權,他很願意購買,因為這樣就會讓何時崩盤這件已知的無知影響力消除,因為賣權有很長的時間讓買進的人等待到比特幣終崩盤的那一天,而那時到現在都還沒有比特幣的長期賣權存在,故巴菲特不會去放空比特幣,因為尚有強烈的已知的無知存在。

人性就是市場上最大的不確定性,這也成了運用統計工具在市場尋找規律上最大的罩門。真正優秀的投機者擅於在市場上尋找規律,台灣我很佩服的一位叫做"當沖贏家",這名字跟投資八竿子打不著,甚至會讓人以為他是個自大狂,但他的幾本書裡面確實提到他在股票市場利用統計歸納出的幾個現象使其長年的投機賺錢,簡單舉個例子,最早時每當MSCI調整持股時,被調整公司的股價在尾盤都會爆大量並且漲停或跌停,這是ETF和指數型基金的缺失所產生的後果,因為其只依據"市值"和"流動性"等跟公司價值無關的指標去決定買個股的權重,所以Michael Burry所提到的ETF泡沫若發生,其可能就會發生在大型股泡沫中,因為大型股的市值越高,指數型基金就會買越多,而且是非常無腦的買,這就成了一種反射效應,只是要產生此結果的門檻特別高,畢竟S&P500公司的市值占了美國股市將近75%。而指數型基金會被尾盤這樣讓聰明投機者吃豆腐,就可以知道這是指數型基金機制本身的僵化所致,只要簡單的更改,例如分一周或半個月平均買進,就會將影響最小化,但我看到的只是一堆無腦的指數型基金為了那一點點的指數追蹤差異在計較,對這種吃豆腐事件視若無睹。

當然,愚蠢的指數型基金尾盤爆買爆賣,就產生了市場的機會,其就像是一個笨蛋大戶事前昭告大眾說他要對哪幾檔股票買賣幾億的資金,聰明的投機者就會在尾盤與其對作,因為市場都知道是無腦大戶買賣的,之後不會再有相同的買賣盤,也非因某些利多利空因素而買賣,因而隔日股價回原點的機會高,但是這樣的操作仍有幾個問題,若買入了當天被MSCI踢出持股跌停的公司,若公司隔日爆發弊案或是市場崩盤,這都是不確定性,也就是無法預期的操作風險存在,但這風險發生在MSCI調整的隔天機會並不高,因而使此方式變為聰明的投機。

然而終於有一天,MSCI調整的這種現象越來越多人知道了,每個人都想了不同的方式想吃豆腐,有些更積極者想在收盤前買進尾盤賣漲停當沖,或反之操作,越多人如此做,就會使此現象漸漸消失,直到如今,MSCI尾盤調整一樣爆大量,但個股的振福從過去7-10%變成只剩2-3%,且隔日也不會漲跌回來,因為市場有效的消化了這樣的資訊,而這現象便消失了,這對許多聰明的投機者來說是已知的無知,他們不知道這現象何時會消失,但他們知道越多人參與這現象就會越快消失,機會亦不復存在。

但這樣的操作,縱使當沖贏家操作10年都賺錢,其都只能算是聰明的投機而非投資,因為一天產生崩盤或個股黑天鵝的風險就會產生資本的永久損失,故其非投資而是投機。

幾乎所有建立於凱恩斯選美理論所統計而來的規律,都只能算是投機而非投資,要成為投資,就必須要有一項極為重要的特質 - 避免資本的永久損失特性。

我在此的定義是,只要能找到影響力大到聚集在一起便能產生某一結果的各個因素,並且在這些因素都具足之後行動,那產生相應的結果之機率便是100%,在思考夠縝密下,其中幾近於不存在未知的無知,除了核戰爭等極低的low probability外,對於已知的風險,若影響到使結果發生率不足100%, 則以適度的分散應對之。

而如何避免資本的永久損失特性,重點便在明瞭事物背後的因果,演繹法能告訴我們因果,歸納法則不行

哲學家康德以先驗、後驗和分析式及綜合式四因素去歸納出四種不同的知識,如下表所示

巴菲特說過使他大買蘋果之一大主要原因是當他有天跟兩個小女生聊天時,那兩個女生完全不裡他,只顧著玩蘋果手機,某種程度上,巴菲特似乎就此看到了如可口可樂的消費者壟斷行為以及過去迪士尼擁有的小孩子眼球的強大護城河,這背後的因果都來自人性,也就是人性本身就會在消費行為上對一品牌極度效忠,以及只要能吸引小孩子的眼球,爸媽一定會買單,因為爸媽可以將此時間省下來去做其他事情,若iPhone是一吸引小孩眼球的利器,其就有如過去迪士尼之強大護城河。


投資上的各種不同方法,應就是在上表的左上(分析先驗)和右下(綜合後驗)在拉扯,我們藉由統計發現一些現象,但是我們無法確定背後所有的因果關係,因而產生不確定性,不確定性連避險都做不到,因為其中的風險到底是什麼不知道,所以稱做未知的無知。因而若能在發現的現象當中找出背後的因果關係,便能有效得出一優秀的投資想法。

這決勝負的關鍵只在背後因果關係的判斷,而非數字的量化判斷,巴菲特到如今近90歲高齡還是在證明給我們看,只要在他能力圈內,他能確定一企業成功背後的因果關係,他會重壓,而且幾乎萬無一失,其用蘋果的案例再次教投資人這點。且在長期的狀況下,這背後的因果關係只會越發明顯,且將每日的股價波動影響最小化,因而產生資本永久損失的機會會降到最低以至於零,在此類狀況下,產生資本永久損失的機會在於當初看錯了因果關係,而非股市崩盤了,因為是用長期的角度去看這項投資。(Think Long Term)

回到葛拉漢的低於清算價投資方式,其根本於堅固的財報上現金、流動資產相對市值的差異,這項低估因果關係根本上是由演繹法可以推測而得,並且能夠用歸納法去加以佐證,如分散買入長期報酬佳。但問題點在哪裡呢? 這項演繹法推論而出的"便宜",代表的僅是流動資產相對價格的差異,而決定市場價格的不是流動資產,而是凱因斯的選美理論。所以就算用低於清算價買入市場股票的人,難免會被市場所影響,尤其在其放了兩三年股票不漲反跌時,這就是選美理論的陷阱,自認為在做價值投資的人,實質上只是在玩時間比較長的選美遊戲而已,股價不漲他們仍會擔心。而要使此"便宜"的因果關係引發出買入賺取好報酬的結果,就要將已知的未知消除,如將公司控制下來清算,就會避免玩選美遊戲,也避免掉老闆長時間不做為的後果。然根本上只要這類"便宜"的公司有長期穩定盈餘能力和高配息率,在分散的狀態下幾乎不會有"未知的無知"存在,縱使買到最終破產的公司,亦是考慮過的情況,而非不確定性產生的結果。且分散本身大幅削除了已知的未知也就是風險的影響,除非一國家倒閉 幣值歸零或者核戰爭等對整個人類和一國人民總是存在且縱使聰明人有考量過,但幾乎無法避險的"已知的未知",對多數人來說則算是一種"未知的無知",總而言之,分散在低於清算價的公司且時間夠長的話,可以當做一投資來看待。

當能將資本永久虧損的因都排除,那就能夠稱為投資,否則就是投機。無論是由主動的控制清算,或在因緣具足時買入確定便宜且長期肯定表現優異的公司(因為背後的人性),如巴菲特買蘋果和可口可樂。

歸納出來的任一現象,就如葛拉漢所說的"市場分析",其中不存在安全邊際(便宜的因果關係)和堅實的因果關係(如合理價買入龐大護城河公司),所以不能稱做投資而是投機,因為判斷錯誤就虧損了,無論你的把握度多高,而葛拉漢的投資理念都圍繞在"便宜"這項因果,亦即無論在資產負債表或損益表上表達的企業資產和盈餘能力相對價格的便宜這項因果來做出投資決策,但這項因果並不能完全左右未來市場價格這項"結果"。看看如今香港許多低於清算價甚至有殖利率"10%"的公司,因為決定價格的主要原因在於選美,也就是市場其他人怎麼想,縱使低於清算價的公司便宜,市場其他人不這麼想,價格就會持續低,若一個人靠市場給予的報價維生,那重壓任何一檔純數字上"便宜"的低於清算價公司都是不智的,除非你能知道更多,例如驅動其背後獲利上升或者公司大發股息、減資的因果關係(如公司大買庫藏股註銷股價還續跌或沒漲很多,這在70 80年代常發生 巴菲特因而獲利甚多,2015年台股亦有部分案例 如台聯電),這是背後驅動價格的因果的更確定而使得一投資變得更加確定(簡單說是一種催化劑)。或者是運用控制清算的手法(主動催化劑的因),產生市場價格與資產價格接近的果。但催化劑本身並非必備,因為便宜的因果是存在的,便宜的公司買的多了,只要確定是便宜的,幾乎肯定會產生長期優秀報酬的果,只要夠分散。

我曾看過Brooklyn Investor的一篇文章提到巴菲特重壓的個股都買在P/pretax earning 10倍的價格,除了美國運通以外,當時的美國運通因為遇到衰事極為便宜,我想巴菲特買蘋果的價格也大概是稅前盈餘的10倍左右,若以葛拉漢的數字因果判斷上,需要安全邊際的存在,而巴菲特後期的質性因素判斷,卻不需要數字上的安全邊際,所以巴菲特常常說他寧願用合理價格買優秀企業而非便宜價格買平庸企業,對於優秀企業的定義就在於其能確認背後驅動其獲利的因果關係,並且買在稅前盈餘10倍以下的價格,約本益比12-13倍,然而這類企業通常具備強大的盈餘能力,背後因果來自人們消費行為的忠誠度,13倍的本益比並非合理的本益比而是便宜的本益比,但是巴菲特只要求13倍以下,而非10倍或者5倍以下,這類機會只要在13倍以下就是顯而易見的有把握機會,而不用像是早期他買的幾家本益比2倍的低於清算價公司。

而如何判斷13倍才合理呢,我想主要是以15%以上年化報酬這項數字為依歸,對於巴菲特確認背後因果關係推動盈餘能力的企業,買在13倍以下的價格幾乎可以完全肯定未來會有15%以上的年化報酬,安全邊際不是加在明確的數字差異上的"便宜"因果關係,而是巴菲特看到比市場其他人更長更遠的企業優勢之"洞見",亦即其長期持續成長獲利穩健背後主要之因果關係,巴菲特在此運用的主要是演繹法,而非歸納法,而真正為其賺大錢的投資多主要來自演譯法的推斷,而非市場現象的歸納法。

但這也不能算是完全的演繹法,畢竟人們的消費忠誠最根本的腦部原理尚未被解答,但巴菲特藉由其長期觀察歸納而得的人們消費忠誠這件結果為起點,去演繹推論出蘋果在10倍稅前盈餘下是優秀的投資機會,此則實為優異的演繹法推論能力。

哲學家叔本華曾說,要建立名聲有兩種方式,較平庸者只要發掘出最難發掘的資料便能建立,如在叔本華那年代,常旅遊的人就屬於"見聞廣",而有相對優勢存在,這類知識在多數人都能取得時價值便會大幅降低。但真正的天才是由已知的資料建構出新的理論,由大部分人已經知道且了解的資料整合出全新的理論。 以前者去看,早期Ken Fisher發掘的低PSR值公司表現優異,甚或葛拉漢的低於清算價策略,這類投資方式有明確的定義,能靠統計資訊找出這些標的並分散買入者便能取得優異報酬,很簡單,但有個問題,當多數人都在使用時,這項知識便不再有價值,而股票市場很神奇,葛拉漢證券分析出版已經快百年了,如今國際市場仍有很多的低於清算價投資待人們發掘,只能說這就是如今我還在投資市場的一大主因,此優勢只要閱讀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和證券分析搭配一台電腦並且找出類似公司,更甚者做一點歷史統計就能獲得。我想仍有此機會的原因主要在於市場的無效率,但這樣的機會在多數人都理解後會消失,否則便不會有美國幾乎沒清算機會了、日本則還一堆這種狀況。

然而叔本華所說的後者,就是巴菲特中後期開發的投資方式,在一樣的資料下,洞察到其他人沒洞察到的背後因果關係,所以買在13倍本益比的股票,賣給當時巴菲特的人認為差不多了,這樣的評價不便宜了,但巴菲特則看到更遠的東西,所以他是以同樣的已知資料推敲出多數人不知道的背後堅實的因果關係,因而取得"純數字上看不出,無法明確量化"的機會,亦即在數字上無法看出絕對便宜,但卻實質上非常便宜的機會,這種機會巴菲特曾說過是為其賺到最多錢的機會,亦是巴菲特的天才所在。

4/27補充:

最近閱讀葛拉漢永恆的投資智慧,早期葛拉漢在尚未有人認真看待財務數據時,開創分析財務數據的先河,葛拉漢其實不是"見聞廣",而是創新者,而他的後期追隨者則是"見聞廣"。開發出PSR投資法的Ken Fisher亦是創新者。巴菲特某程度在見聞廣,學習葛拉漢的方式尤其如此,但其又以此為基礎創新。其學習Fisher&Munger後亦作了創新, 學習巴菲特方式的人,則屬見聞廣,早期見聞廣的人能會得邊際效益最大的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