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重申他所尋找公司的條件,有三,(1)業務是他們能夠理解的。(2)有持續發展的潛質。(3)有可信賴有能力的管理層。(4)一個誘人的價格。在評斷公司時,最重要的是看公司是否能夠持續拓寬其護城河,護城河的意思是,公司擁有能夠持續讓競爭對手頭大的特點,以GEICO和COSTCO(好市多)為例子,這兩家公司就是擁有相較競爭對手低廉的成本,讓競爭對手無法逾越,此外像是可口可樂、吉列、美國運通則是擁有曉諭世界的強大品牌。
而在對持續性的判斷部分,不能否認的是科技業對社會的貢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創造性破壞持續在增進我們的生活品質,但它卻排除了投資的確定性,一道需要不斷開挖的護城河是無法保護城池的。另外巴菲特也提到某些公司僅依靠偉大的管理者才成功(波克夏大概就是這類公司吧),但巴菲特會排除這種公司,畢竟靠一個人的力量撐起的公司無法持久擁有。有才能的經理人一定是公司的重要資產,波克夏就擁有很多,但巴菲特追尋的是有強大護城河並由有才能的領導人領導,而非一家完全由天才領導人撐起的公司。
要尋找的生意是,在穩定行業中,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如果它的成長迅速,會非常好。但是即使產業沒有成長,具備長期競爭優勢也是值得投資的。巴菲特將這些公司產生的現金去投入其他類似的企業。真正偉大的企業,不但能從有形資產中獲得巨大回報,而且在任何持續期內,不用拿出收益的大部分來投資,以維持其高回報率
上面這句話點出了巴菲特最喜愛的企業類型,他經常在講到這句話時提到See's Candy,在2007年報中,他懊悔的表示,當初的Tom Murphy建議他買進的電視台也是這類型企業,只可惜他最後沒有買進。而在台股當中,唯一符合上述紅字標示的企業,我到現在只找到兩家,那就是大統益和中碳。
若沒有上述的偉大企業或是偉大企業的價格太高了,巴菲特第二種可以選擇的企業便是需要投入大量資本以維持高獲利的公司,在波克夏旗下便有典型的一家公司-FlightSafety,其每年均需投入大量資本購買飛行模擬器以維持高收益和成長。對比台灣的企業,我想最典型的一家這種公司就是台灣市值最大的台積電了吧,的確台積電是真正能夠持續維持穩定獲利並擁有護城河的公司,然而其每年需要龐大的資本支出以維持高額的報酬,這便是巴菲特所認為的第二順位值得投資的公司。
而最爛最不值得投資的一類公司便是要大額的資本支出,卻像把錢投入無底洞一樣持續虧損的行業和公司,巴菲特並舉了航空業為例,航空業需要股東持續投入資金以維持其營運和成長,然而成長卻對航空業有害,讓其持續虧損。在台灣這種公司真的太多了,我找了很久端詳很久要找到巴菲特最鍾愛型的企業在台股裡目前我只認為中碳和大統益符合條件,但要找到最糟的那一類企業,台灣的面板、太陽能和LED就是最典型的那種產業,縱使擁有高成長,但成長卻對產業內的公司有害,股東投資在裡面的錢多數是血本無歸。
此外,在投資領域部份,巴菲特強調他評估自己投資是否正確時,會看公司的護城河是否有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寬,在2007年的四大持股-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富國銀行、寶鹼公司等都有通過其考驗。
在衍生性商品部份,2007年巴菲特共持有94個衍生性商品合約,縱使巴菲特一直對衍生性商品的泛濫感到憂心,並且毅然將通用再保公司的衍生性商品部門留下的爛仗虧損結束掉。但在衍生性商品市場只要有機會,巴菲特依然會進行投資,這點符合了巴菲特比較各個不同選擇的機會成本的原則,他總是選擇機會成本對他最有利的選擇。在這些合約當中,第一類合約是承擔特定債券違約風險的合約,在2007年替波克夏得到32億美元的獎勵,未來只要大環境沒崩壞,這些合約應會沒事
而在第二類的部份非常的有趣,巴菲特賣空了國際指數的選擇權賣權(S&P500 和其他三種外國指數),並且其期限長達15年以上,也就是說,波克夏藉由賣空這些期權取得了46億美元的負債,之後到了15年之後才可能履約,只要15年之後指數不低於2007年的指數,波克夏在這份負債所需的利息就是0! 這跟浮存金的概念居然如此相似,由此可見巴菲特的投資智慧之高,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機會他依然沒有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