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網路看到一個部落客分享他的低於清算價投資策略,我看完後認為這便是我個人持續在使用的策略,而看了他清楚地描述後,我認為寫在這裡持續提醒我stick to the strategy長期應對我個人投資思考會有幫助。以下節錄。

http://bargainhunterblog.com/category/portfolio-strategy/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今年讓我體會最深的是查理蒙格的一句話 :" If something is not worth doing at all, it's not worth doing well." 一件事情如果不值得去做,那他便不值得做得好。

這是我前篇文章談到我的個人投資失誤的最佳註解,我會永遠謹記在心。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一年度的股東信巴菲特詳述了投資的3種類別,第一是以貨幣定價的收益證券如貨幣市場基金、債券、抵押貸款或者銀行定存,第二類是商品,第三類則是投資在有生產性的資產上,如房地產、農田或企業部分股權。巴菲特直接坦白說他最喜歡的昰第三種。這部分的內容非常有意思也對我非常有啟發。

投資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現在付出現金而期待未來獲得更多現金之過程,在波克夏他們更明確定義投資為將現在的購買力換成未來扣除稅項後更高的購買力,換言之就是通膨調整後的更高的報酬,也就是說投資是放棄現在的消費力以換取未來更多的消費力。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檢討之前我想先推薦一份報告和一個團隊,這同樣是由Brooklyn Investor網站得知,如下:

http://horizonkinetics.com/wp-content/uploads/docs/Owner_Op_Paper.pdf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談到波克夏的投資組合,巴菲特提到波克夏每年的盈餘數字只反應這些投資組合配出的股息,而在2010年其總共有20億美金的未分配盈餘,他說以他的經驗,過去整體企業的未分配盈餘在長期來說至少會等於或者超過其市值的增加,雖然是以非規律的模式。以未分配盈餘縱使沒有反應在波克夏的盈餘帳上,其實實在在與這些企業發給他的股息一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評論: 這段話在我過去看完時我做了一點筆記,上面寫:"當市場上多數公司的資本利得(長期) < 其長期的保留盈餘總合, 那便是撿黃金的時刻,當時純粹以巴菲特這段話所總結出的一個可能適合買股的時機,而現在重新回去看,所謂的長期的保留盈餘總合可以以簡單一個數字去代表,那就是企業整體淨值的變動率。 也就是說當整個市場的PB ratio嚴重低於歷史平均時就代表撿便宜的機會出現了。 以下分項列出整體S&P500的 PE和PB ratio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年度的年報巴菲特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數據,那就是每年年報封面都會附上的波克夏淨值成長率對上S&P500的比較,不同的是其是以5年滾動期由1965年統計到2006年-2010年。 這項表格告訴大家長期投資人應如何思考自己的報酬和整個投資狀況甚至是市場水平。巴菲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不代表是每項投資或者企業經營都需要發酵和產生結果之必然時間。我自己對此句的理解,就是人們都被"每年"的成果錨定了,投資是去看企業長期的經營成果,而不是每年的結果。短期產生的費用對於一優秀的企業是對其未來成長的投資,只要確定每投入一塊錢其能產生高於1元的價值那便是值得的,重點是那些資本支出是否有拓寬企業的護城河,也就是其相對競爭對手之競爭優勢。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 To Westlake Harvard School “At a young age, I realized that I couldn’t play six grandmasters blindfolded. So I decided to avoid the mistakes that most people make. Many think we at Berkshire have found some trick. We haven’t. Instead, we ignore the lesser choices, the mistakes. It’s not brilliance, it’s just avoiding stupidity. Life is about avoiding mistakes, and considering opportunity cost. Most need one rabbit, one horse – they want diversification. Life is not about that. When you picked your wife, you picked the best who would take you. We should live the rest of our lives like that.”

看完深有體悟,葛拉漢、蒙格、巴菲特或者是Walter Schloss,我想他們的共通點都與蒙格在2011年所講的這段話相同,也許有人會說,葛拉漢和Walter Schloss都很diversification,的確如此,但我認為他們在思考和概念上就像集中投資一樣,他們只投資在他們有把握的標的(組合),他們在行動前、執行投資策略前,他們會花很多時間思考並且去看過去的例子,這樣適不適用。不會盲目的出手。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閱讀一本叫做金剛經講記,是由中道會李瑞烈老師講述金剛經的內容寫在書上,其中講到一段文,佛陀說 :"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這段文李老師引述近代月溪法師的解釋,月溪法師說: "凡能長大者,皆是相對者。人身有相,有相者,故非絕對之大身。法身絕對,無相可見。無相者,不可以身量,乃真大身。故大身者,不過假名而已。"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lease don't dignify Valeant by connecting it to Outsiders. The Outsider CEOs are legends - they were not medieval barbaric plunderers.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en Fisher的公司Fisher Investment出了一系列的書籍探討各種產業的總經面及影響其之driving force。最近看到一本在講能源產業的書籍,剛好遇到油價泡沫破裂的時候,其第四章的標題為WHY WE'LL NEVER RUN DRY? 這篇就是在講油價不會被用完最後一滴,在油價生產peak出現前供需會自動調整一切,並且只要其影響夠大,人們會自動對使用原油的依賴做調整。也就是自由市場會調整這些狀況。全篇立論寫得非常棒。

還記得兩年多前油價還在一桶100多塊美金時人們都在談論甚麼呢? 我的經驗,當時的太陽能公司非常風光,來學校徵才,其認為太陽能產業未來無限可能最主要的依據就是用原油、天然氣或者煤的發電在未來的某一刻,他們以projection(因為不準所以要叫做projection)劃出的線的時間,原油發電會比太陽能發電還不划算。然這件事現在事後諸葛去看,其已然成為笑話。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